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安徽省蕪湖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安徽省蕪湖市環境保護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全面正確把握好以下問題。一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是對經濟社會發"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安徽省蕪湖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加快創建生態文明制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安徽省蕪湖市環境保護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全面正確把握好以下問題。
一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的深刻揭示。忽視資源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難以可持續,最終要付出相應代價。目前,蕪湖市已經到了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新階段,需要把節約環保與調整產業結構、污染防治與企業節約增效、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與擴大內需、生態保護與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結合起來,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布局,以環境監管優化經濟結構,以環境成本優化增長方式,以環境標準優化產業升級,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保護之路,要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加快構建與蕪湖市市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二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這也為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的宏觀調控和綜合管理職能提供了契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三是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享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要嚴格環境準入,把住項目源頭關。要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全力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環境損害。
四是加快創建生態文明制度。從恢復和維持生態系統整體性與可持續性的系統理念出發,創建和完善職能有機統一、運轉協調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管理體制。創建完善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創建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安徽省蕪湖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加快創建生態文明制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安徽省蕪湖市環境保護部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全面正確把握好以下問題。
一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的深刻揭示。忽視資源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難以可持續,最終要付出相應代價。目前,蕪湖市已經到了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新階段,需要把節約環保與調整產業結構、污染防治與企業節約增效、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與擴大內需、生態保護與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結合起來,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布局,以環境監管優化經濟結構,以環境成本優化增長方式,以環境標準優化產業升級,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保護之路,要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加快構建與蕪湖市市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二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這也為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的宏觀調控和綜合管理職能提供了契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三是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享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要嚴格環境準入,把住項目源頭關。要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全力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環境損害。
四是加快創建生態文明制度。從恢復和維持生態系統整體性與可持續性的系統理念出發,創建和完善職能有機統一、運轉協調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管理體制。創建完善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創建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